推荐:
网站改版,如何撬动网站访问量
发布时间:2022-10-25

网站改版,如何撬动网站访问量

  web1.0网站的衰落,是靠某种内容的强势来做单纯信息浏览的衰落。互联网从提供新闻信息过渡到提供各种功能的平台,也就是说,互联网从内容媒体向平台媒体过度。而且,单一平台媒体在后wleb2.0时代,将很难生存。版面作为平台的核心组件,应该提供信息讨论、商品交换、手机视频等等综合性服务。这些功能应该是互相兼容的。

  改版既不能落后于网民的需求,也不能超越技术提供的可能。当然,改版者要有适度超前的思维,在3G被迅速铺开的今天,给社区版主预留与网民实时视频的叠加窗口功能,以便看到网民,及其展示的东东,并能使版主和网民音视频实时交流。让每个编辑和浏览自己频道的网民视频交流,浏览每个频道的网民也可以互相视频交流。网民,不仅想来看信息,还想和有同样兴趣的在线网友交流。

  搜索和即时通讯,凭一般网站的实力很难与这两个领域的霸主抗衡。但是,每个网站都应该做一个本网的分类搜索(网页、图片、视频、帖文)和本网网友即时通讯的平台。更应该重视的是手机――比电脑更具有优势的媒体,尤其是手机视频,考虑手机用户浏览网站版面的感觉和特点。改版的首要目的,就是撬动浏览量。

  版面:技术与内容的独木桥

  网站的版面,作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内容之间的唯一接口,是先进技术演变为内容最新应用,是内容表现形式反映技术进步的独木桥。版面是使内容“有序化”的杠杆,如果把内容比作水和土,版面就是不同功能和形状的杯子。不好的版面就像种类单一、功能不全的杯子,水和土壤不能很好地归类。版面不好,最好的网络编辑也找不到他发的内容去了哪里。更不要说凝聚网民,形成稳定上升的访问量了。

  改版成功的标志,首先是浏览量的上升,其次是新技术的使用,再次是符合网民浏览习惯的前提下,培养网民新的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后两条标准受第一条的检验。也就是说,浏览量下降的改版,是失败的改版。

  把海量信息著称的互联网,比作海洋;各个网站,就像条条河流;版面就是河道、大陆架。河道决不是岸上看到的那部分,河道是有深度的。笔者曾提到过,一般网页分为首页、频道首页、栏目首页、细览页面、回帖页面,共5层。如何让网民用各种工具在河流和大海中很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鱼”,并方便地和“鱼”交流和交易就是版面的重要使命。

  改版的总目标

  版面上过多的字节数造成页面打开速度过慢。打开速度多一秒钟,网友离开的指数就增长。栏目频道过多,网页过大,尤其是清晰度过高的图片和视频,会制造过多的垃圾字节。中国目前的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多是4~10屏,过短的页面,会消减首页信息,尤其是消减各个频道在网站首页的“自留地”。而“自留地”这是首页走向各个频道的重要桥梁。

  有的网站过多地采用2~5个板块重合在一个版面空间的办法,这些叠加在里面的版面,占的字节一点也不少。统计数字证明,几乎没有网民有意用“再点击”这个办法来看折叠在里面的内容。这就造成了最慢的速度展示最少信息的结局,尤其是把数个图片叠加在里面,需再点击或鼠标滑动才能看到。

  “有序”是互联网最基本的理念。有序的信息,是指网民一旦找到一个相关信息,就能找到一串,并链接出一片又一片。这一片又一片,应该有时间标志和时间顺序的,是以事件为核心的。现实世界中有联系的人和事,在网络上都能表现出来;虚拟世界中结交的网友,自己习惯浏览的内容和网页,都有机地重新归序。这种有序,随自己趣味的改变而改变,但是,过去的按自己趣味形成的那些有序信息,能照样保留。也许,若干年后,自己都忘记了过去的网友,但是,网络空间里保存得很好,照样能方便地找到他。

  有序化的程度,也是分等级的,只是按公元时间或某个事件为线索的有序,是低级的有序。改版,就是要追求多条信息链的互相交织。在单位版面内,超级链接的数量越多,有序化程度越高。改版,就是要让无序的信息自动地变得有序,让这些有序的信息,自动产生超级链接,产生“化学反应”。“尽量有序信息”应是“尽量多的信息”的题中之义。大量无序资料,所含的信息很少,甚至没有。

  改版不能违背基本理念

  互联网理念贯彻得好,是改版成功的最重要保证。互联网的基本理念不少,上文提到过“有序”的理念。搜索就是以关键词为核心,靠互联网技术来提供给网民的有序信息,SNS和IM是现实生活中有序的人脉在网络上的反映和拓展。而门户网站是靠编辑把每天的信息进行有序的编辑,并且日积月累。改版就是要靠建立纵贯历史和未来的时间地图和整个宇宙视角下的事件地图。不能让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成为搜索引擎链条中的原材料,原材料虽然是基础,但价值是最低的,一般也形不成品牌。有序,以人为中心的有序,是以人的关系和需求为中心的有序,这种关系和需求有的在现实中实现不了,或不易实现,正因为如此,而弥足珍贵。

  充分利用超级链接进行“互联”的理念。有的网站栏目名称都是“点不进去”的;不少网络标题前几个字是频道、栏目名字或关键字,但是,这些名字、关键字不是单独的链接到频道首页、栏目首页或搜索结果,而只是和标题同样的链接或者没有链接;有的网站,没有友情链接的板块。这些都不符合互联网的理念。互联得好,就能链接出取之不尽的相关信息。

  “关联”的理念,就是相邻版面之间是相关的;相邻的导航之间是有联系的;友情链接里的网站或频道,和自己的网站和频道是有关联的;细览页面两侧和文章下面的标题、图像和视频框也是和文章本身相关的。这样,让网民在浏览页面时,找到一个关键词就很容易找到彼此相关的内容。

  “分类”的理念,就是要多分类、细分类、多标准分类、交叉分类。好的分类除了频道、栏目等硬分类,更重要的是按时间轴、事件轴和情感轴进行的软分类,按特定版面多数网民浏览习惯的分类,是更高级的软分类。Web3.0时代,按每个网民习惯的分类,是在每个网民的用户端,是最民主的,最科学的。

  “兼容”、“借力”、“节约成本”的理念。和“兼容”相对的概念是硬件和软件的冲突。对改版而言,就是一个网站的语言代码和风格要统一,和其它网站的代码要兼容。有些网站,如果标题是两个以上的关键字合成的,在细览页面显示正常;在概览页面,后面的关键字字号就变大或变小,甚至是变颜色。兼容其它网站的代码,其它网站的页面就能直接复制过来,并能正常显示。这不仅能使页面美观,还借力其它网站,更能节约编辑的时间成本,减少编辑出错的几率。

  “开放”和“重复”的理念。页面上有自己的搜索引擎,还应当有百度和谷歌的;有自己员工为核心的IM,还应当允许运行QQ和MSN,有了自己的 社区,也不能屏蔽开心网。有的网站在页面设置上排斥竞争对手,在自己单位内打不开竞争对手的网站,或打开后运行很慢。其实,不仅仅是平台和功能,标题和内容完全一样的稿件,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的频道和同一频道不同的栏目。改版,还应为改变标题后重发稿件提供方便。“重复”不是错误,而是互联网的基本理念。

  网络人才尤其是改版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尤其是要精通通信理论、通信实践、媒体研发、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平面设计和视频艺术。从网络媒体开始,内容不再为王,技术和平台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懂设计或只懂新闻、中文的人去改版,鲜有成功的。

  改版:喜新不厌旧

  改版,就要把编辑和网民的首创精神和新的实践固化为自动的、方便的操作。例如:编辑在制作稿件时,把转载媒体的名字和稿件所属栏目的名字,写在发稿稿签的一个位置,通过美编的设置,使这个媒体和栏目的名字出现在标题的前面。自己网站原创的稿件,也同样处理。媒体的名字甩本网站的搜索引擎,来集纳曾转载过的这个媒体的稿件;栏目名字,链接栏目的概览页面;稿件标题,照样链接稿件的细览页面。这不影响网民点击一次就能阅读稿件的心理。这样,不仅能增加网民的选择入口,提高浏览量,还能引导网民使用自己的搜索引擎,或培养网民浏览栏目首页的习惯。

  一个网站,应该有一个集纳所有稿件的“滚动播报”或“最新播报”,这个节点的稿件不断地更新,搜索引擎的“蜘蛛”就“盯着”这个点不断地抓取。其它网站的编辑也会盯住这个节点的。统计表明,一条稿件增加到这样的节点,访问量能提高5~20倍。有个总的滚动节点,再有按内容分类的十几个滚动节点,这样的分类,不仅适合其它媒体的编辑从这里选稿,对“蜘蛛”抓取稿件也是一种优化。

  适应新的需求

  过去,我们用2G手机上网,由于带宽和手机软件的制约,用户体验并不好,可是许多人仍然跃跃欲试。3G手机肯定会超过家用电脑,成为用户端的主角。

  以后,手机作为终端,比计算机上网造成的点击要多3~5倍,创造的价值也会大3~5倍。

  网民能否方便地用手机直接更新自己的博客和播客;能否方便地用手机打开邮箱,或利用本网站的搜索;如何让手机网民方便地把他需要的信息收入分类的文件夹?或通过邮箱、即时通讯工具、手机短信发给他的朋友们?能否让手机网民看到其它上这个网站的网民,尤其是上同一个频道的网民,并让他们之间交流;网民能否在发言的同时,选择自己的表情,把这时候的表情留下。能否看到今天“网民最高兴的”“网民最愤怒的”……分别是什么信息。

  自动按手机屏大小分区,每按一个手机的某个键,页面就滑动一个整区。3G推出后,用手机浏览网站首页,而不是浏览WAP网站的用户,会爆炸式增长。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减少适当首页的数据量。或推出一个手机版的首页。手机媒体很重要,网络视频也很重要,两者的交叉点――手机电视毫无疑问最重要。未来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的手机版首页应该以视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