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影评:故人贾樟柯,最熟悉的“陌生人”
发布时间:2015-10-30
(文/内陆飞鱼)《山河故人》势必要成为《天注定》之后,贾樟柯从影生涯的一个转捩点,通俗剧的流畅文本,跨时空、区域的人物、事件、情感组合,使电影不再那么“文艺”、“冷”、“闷”,相反感情充沛,平易近人,会给不熟悉贾樟柯的观众,直接、感性的内心震荡。戛纳归来,国内外大规模宣发,高密度媒体受访,甚至上CCTV,请李宇春唱宣传曲,这些都区别以往贾樟柯电影运作。
《山河故人》未映先热成为了一个现象,电影却不是横空出世的产物,贾樟柯在变与不变之间自由平衡,既照顾了追随十多年的老粉丝,也照顾了可能第一次进影院看他电影的观众。就像这个电影的配乐一样,既照顾了半野喜弘悠长清淡的风格,也没丢掉林强电子节拍暗涌澎湃的骚动。只是科长的电影,你真的看懂了吗?
不变的科长是汾阳故人
很多人被《山河故人》片尾赵涛在大雪中的独舞击中,禁不住泪流满面,一些人再重提类似熟悉的细节,比如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电影《母亲》,以及去年夺取金熊奖的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它们都有独舞。实际上,早在十五年前的《站台》里,当赵涛听着收音机里的点歌节目,心事和夜色一点点沉下来,忍不住在苏芮《是否》的歌声里独自起舞,已经为今天埋下伏笔。
都是独舞,都是独自一人对远方的单方面牵挂。《站台》里的尹瑞娟,思念崔明亮、张军、钟萍这一帮远在他乡走穴、闯江湖的朋友,因为距离,她和崔明亮之间暧昧不清的爱情,正在变得有些清晰可见。《山河故人》里的沈涛,年过半百形单影只,只有老狗作伴,想念远在地球另一边的骨肉,北半球是大雪纷纷的冬天,南半球还是骄阳似火的炎夏。
也就难怪有人把《山河故人》当成《站台》的续集。电影开篇,《站台》里是文工团员演出《火车向着韶山跑》,尹瑞娟在台上报幕。《山河故人》是春节的民间社火活动,赵涛还是在舞台上朗诵,驾轻就熟,神色与情感都是一致的饱满。只是崔明亮消失了,张军成了矿工。这次的煤矿工人由以前的木讷三明,变成了温柔深情的梁子。 《Go West》是意外吗?男女主角迪厅在(KTV)狂欢,在“故乡三部曲”早有“案底”。《小武》里不会唱歌的小武陪梅梅唱歌。《站台》里私营文工团就要散伙,大伙拥着刘娟、刘娥双胞胎姐妹伴着《It’s Up To You》的舞曲在简陋迪厅打闹,该曲出自80年代红遍大陆的系列专辑《猛士》的第一集,《It’s Up To You》(取决于你)演唱者是德国著名迪斯科歌手Lian Ross。《任逍遥》里小济、斌斌、巧巧在迪厅郑钧《赤裸裸》的音乐声里发泄,煤老板出身的大哥在一旁吃醋。
《山河故人》的“枪”显然也不意外,这个象征暴发户心态、男人义气的道具,也早有伏笔。《站台》里也有出现枪支,那是崔明亮用来打鸟的气枪,在《三峡好人》是“小马哥”用手比出来的手势,在《天注定》里姜武快意恩仇的猎枪,王宝强听响解闷、行走江湖的工具。中国男人都爱枪? 《小武》里空荡荡的公共澡堂,《山河故人》里仍在,只是梁子身在热水里,却心凉不止。来自各个空间里,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交谈进行的新闻贴片式的社会生活导入,也是科长熟悉得信手拈来的桥段,这次是反腐、悉尼奥运会、跨世纪、移民等这些新闻。
至于“ dollar”,钱,这个元素,突兀吗?也不突兀啊。贾樟柯一早用得闲云流水。《小武》里,手艺人小武以此谋生,《站台》里,饭馆吃饭时崔明亮给了三明上学的妹妹几块钱,偷偷说那是转交的;《任逍遥》里,大家想拿美元兑换人民币,甚至包养巧巧,两个少年为钱铤而走险;《三峡好人》里三明掏出人民币的图案对照夔门风光,“小马哥”学发哥烧钱点烟的神态。还有《天注定》里王宏伟砸向赵涛的人民币。
那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呢?是《三峡好人》里拔地而起的房子像火箭一样冲上天空;是《天注定》里车祸背后平地惊雷一般的爆炸(动车事件?),是《山河故人》里突然坠落眼前的飞机。多余的人物呢,《三峡好人》里走钢丝的人和《山河故人》里扛着关公刀行走的少年,多么排比对仗。 那明晃晃的北方暖色,是《站台》里崔明亮在河滩上放的野火,是《山河故人》梁子在打工的异乡放的野火,都是象征孤独无声,心事重重,只好向火取暖。类似贾樟柯电影里的常见元素、景观,还有很多重现,比如围观的人潮、地方戏等,稍微留意就能看出来。 不变的科长一直怀着汾阳的乡愁,有善用的情境、道具,只是有人看仔细了,有人没留神而已。
变化的贾导是电影“设计师”
很多大师的变化是从把闷片拍得不闷开始,贾樟柯的变化也是从“不闷”开始。《天注定》是分水岭,叙事上一刀两断,从此前较为单一路径的封闭式叙事,走向层次分明的开放式叙事。《天注定》是准“环形结构”,四组主人公互不相识,又有擦肩而过的交集。《山河故人》的时间坐标轴,过去、现在、未来三段人物的交汇,也有结构概念。
《天注定》与《山河故人》让很多老影迷有些不适应,除了叙事方式的改变,主要因为是电影的“设计感”越来越强,似乎属于科长本分的、淳朴的、天然去雕饰的纪录片质感在消失。 这种“设计”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放下矜持含蓄,开始对着观众“直给”,《天注定》直给的是暴力,血淋淋;《山河故人》直给的是感情,不乏忘年恋。《天注定》一开场,车祸现场滚滚洒落公路的火色水果,突如其来的爆炸和火焰,以及《山河故人》开场热闹的迪斯科群舞,就预示了“直给”方式的浓烈程度。
科长以前爱用长镜头,移动轻柔,节奏缓慢,剪辑少。《天注定》以来,因为叙述方式改变,节奏愈发明快轻巧,镜头流转平滑工整,深焦、浅焦切换娴熟,特写频率越来越高,灯光明亮色彩鲜艳,非职业演员的介入基本上越来越少,对职业演员、布景、道具有了一定的依赖。 变化的贾樟柯,他的电影作为电影的工业属性越来越清晰。大家在想,似乎在贾樟柯遇见著名灯光指导黄志明(一度是王家卫的御用灯光师)、外籍剪辑师马修之前,在这些方面似乎没那么讲究,有自然光尽量用自然光,没自然光也不把光线打得很亮。
《天注定》里被津津乐道的马、蛇、鸭、鱼这些动物符号,充满今村昌平式的人间隐喻。《山河故人》依然延续,只是简化成了一条和主人一起变老的宠物狗,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 除了动物元素,贾樟柯在新近的两部片子里,还用了类似“通感”的方法。《天注定》里当姜武操起猎枪,准备出门去清理为虎作伥的村干部时,画布上静止的老虎“嗷呜”地嘶吼了一声。《山河故人》里,大洋那边的道乐轻轻呼喊了一声母亲的名字“涛”,似乎心电感应万里之外,正在山西老家包饺子的赵涛,风声穿透厨房掠过耳畔,似乎听到了呼唤。
所有这些设计粘合在一起,从观赏性上来看,是“入世”的,好看的,不闷的,和早期的冷静的,平实的纪实风格相比,显得浓烈,灵动,戏剧化。多了一些匠气,少了从前的自然。 贾樟柯曾向媒体说,自己其实不止会拍县城,也不想一辈子拍县城。《天注定》《山河故人》显然都是这种努力的结果,也许是为了更加“入世”,更有观赏性的《在清朝》做预热。
变与不变都是一种现实
《天注定》之后,贾樟柯的老粉丝认为,他的电影设计性、工业性越来越强之后,含蓄客观的朴素情感,浑然天成的纪实魅力会淡化,他会不会迷失在充满游戏一样魔力的电影设计、摆布、算计的迷宫里,忘记当初拍电影的初心,剧中人物成为被算计的道具;接受这种变化的人认为,贾樟柯的变化跟中国大地“一日千变”的现实非常贴合,也许科长能72变,变出更魔幻的电影。 作为科长粉丝,我既不迷恋过去,也不悲观未来,只是不放弃对他的期待。写到这里,不知道该如何给这篇文字结尾,突然想起了马丁•斯科塞斯对贾樟柯的叮嘱:小成本,一定要保持小成本,保持创作自由。也想再次这么提醒科长,其实资本本身就是对电影人的一种“设计”。
回头看,《天注定》《山河故人》的好看、漂亮、流畅和资本密不可分,和之前不一样的级别和预算,这也是一种变,这种变本身也许才值得警惕。 因为,我们知道,国产大片里不需要贾樟柯去插一脚,要他闯进亿元俱乐部和锦衣玉食的富豪起舞;独立电影领域却需要贾樟柯做一下“定海神针”,去当一个贴心的大哥哥,安慰那些一身抱负的饥饿艺术家们,告诉大家,再熬一熬,下一个电影节也许就会属于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