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品《微商推销》台词剧本
- 《念念》影评:耳畔的父亲
- 《大话西游3》豆瓣影评:为了圆满,所以爱情
- 怎么跟陌生人聊天?微信陌生人聊天开场白
- 小沈阳沈春阳小品《白蛇传》台词剧本
- 冻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冻疮的特征是什么
- 《外科风云》豆瓣影评:你凭什么说你懂做医生的辛
- 《李雷和韩梅梅》豆瓣影评:曾否记得,青葱岁月中
- 一起加油是什么歌_ 花儿乐队加油歌
- 《美人鱼》影评:星爷斥资三个亿,到底值不值?
-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影评:向死而生就很
- 老公撒谎还理直气壮什么原因
(文/Sylein)大陆的宣传海报上有“人类进化转折点”这样一句话,看之前觉得不知所谓:一部讲机器人的电影跟人类进化能扯上什么关系?看之后才明白原来导演已经为续集埋上了伏笔。这一句看似莫名其妙的脱离故事主体(机器人)的宣传语实际上已经将人类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命运紧密相连。是人进化成机器,亦或是机器最终变成人?导演Neill Blomkamp也许准备在可能有可能没有的续集中为我们这些揪心于人类生死存亡的观众揭晓答案。
Blomkamp到底还是适合驾驭中低成本的带有粗糙质感的“伦理”“脏”科幻。在历经《第九区》、《极乐空间》两部长片后,我似乎并没有看到他的成长。他总是试图探讨人与机器的界限、人之为人、阶层矛盾、种族主义等问题,但他又一次流于表面,跟《极》一样本片在故事上有巨大的缺陷。《第九区》之后,Blomkamp的剧本就再也没有成熟过。看来没有Peter Jackson保驾护航的Blomkamp还是有些“难成气候”呀。他的作品中固然有自己逐渐清晰的风格烙印,但他也越来越逃不出自己的影子。比如《超能查派》里的查派难道不是与《极乐空间》里的机器人警察如出一辙吗?再比如那个“驼鹿”难道不像《第九区》里的外星科技吗?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我并不满意Blomkamp的这部作品,因为对于观众来说他是不负责任的:叙事散乱零碎,内容冗杂无序,表演僵硬呆板,人物同样缺乏动机,人物转变更令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前一秒还在密谋着抢劫运钞车的杀马特黑帮女下一秒就母性泛滥变身慈爱母亲,上一场戏还在为抢劫运钞车而欺骗“儿子”的纹身黑帮男下一场戏就良心发现为掩护“儿子”带着“生父”离开而准备英勇献身,那毅然决然的小眼神、那奋不顾身的高大身姿我迄今难忘。
Sigourney Weaver饰演的毫无存在感的总裁女士就不提了。而Hugh Jackman饰演的反派一样是一个完全没有性格的角色,他似乎很有“个性”——暴虐、好斗、顽固,但他依旧单薄得可怕,他好像完全不会思考,因为除了让他的战争机器为警察所用外他找不到任何让它发挥作用的方法,除此之外他的人生仿佛没有任何意义。而结尾高潮戏时休叔手握利器居然都被一个被他藐视为破铜烂铁的机器人“轻松”打败,这更让我无法接受。戏份少没有塑造空间?这不是理由。
本片以“上传”成机器人的男主和Chappie准备复活杀马特黑帮女为结束(又一部以眼睛的特写为结束镜头的电影),导演的故事看似结束了,实则才刚刚开始。在我看来,整整一部正片时长110分钟的《超能查派》除了告诉观众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得到永生之外基本什么都没讲。尤其是Chappie从无知小白学习成长为腹黑机器人的段落又长又无聊,这再次说明了Blomkamp的节奏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毋庸置疑,Blomkamp是一个有想法的导演,但他无法控制并平衡自己的想法来为作品本身服务。他本想在《超能查派》里传达给观众他对人类未来的思索或者人与机器的存在主义哲学甚至意欲告诉观众怎样去教育一个心智初开的小屁孩认识世界且不要变坏,但他依旧不懂得如何去协调一部作品中自己过盛的表达欲。《极乐空间》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一点。通过本片,我同时看到了以下这些作品的影子:《第九区》、《极乐空间》、《超验骇客》、《超体》、《机械战警》、《人工智能》、《机器管家》,甚至是《铁臂阿童木》。可见导演的确不缺少想法。Blomkamp的作品有诸多问题,空洞却不是其中一个。
然而电影是减法的艺术,而非加法的艺术。电影就像一篇论文,观点(通常)只有一个,但需要导演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去论证它;而最重要的并不是结论而是过程。这个理念是我从李安那里学到的,他导演的电影大多也是如此;他的电影之所以好看,一是因为他往往巧妙地隐藏了自己的观点迫使观众去感知、去思考,二是因为他的“论证过程”总是精彩绝伦、妙不可言。我赞同徐皓峰老师的说法:“重要的不是你表达了什么,而是你展示了什么。”
Blomkamp表达了很多,但他自己似乎在文本阶段就已经搞不清楚自己的故事核心是什么了,于是他在拍摄阶段只好这里拍一点那里拍一点之后再在后期制作时混剪在一起,——所以原本主打科幻的《超能查派》时而像黑帮片,时而像育儿科教片,时而像喜剧片也就见怪不怪。Blomkamp的脑子里有太多他引以为傲的想法了,他实在是舍不得丢掉哪怕一个。这似乎是青年导演的通病。而本片中导演的设计里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他赋予了Chappie以人性,Chappie又胆小又怯懦还怕死。这个我最见过的最怕死的机器人即便违逆了自己的创造者也要拼死活下来的行为是很打动人的一点,Chappie由此变得有血有肉起来,使观众不自觉地忽略了它只是一具钢筋铁骨而对它产生了认同感。
Blomkamp是一个偏风格化的导演。他的风格别人似乎也学不了。黑帮分子、暴力街区、贫民窟、南非杀马特、脏乱差的街道、有骨没皮的“廉价”机器人等等一些元素的混搭让他的美学独树一帜。混搭原本不是问题,Quentin Tarantino和他的好基友Robert Rodriguez都是混搭高手,而Blomkamp的问题在于他的掌控力和执行力不够,于是他混着混着自己就乱了阵脚,丢了分寸。对于一部商业片而言,创意及故事还是相对次要的,节奏感、平衡感、分寸感才是最重要的。不幸的是,这三样东西Blomkamp都有所欠缺。
因为《第九区》的光环,前年他的上一部作品《极乐空间》被我列为年度期待,但事实证明我果然是太年轻太单纯了,Blomkamp任性地毁掉了我的信任,从此我便固执地觉得南非人都是骗子。这次我原本是不打算看这部片子的,Blomkamp给我留下的伤口还会在深夜里隐隐作痛,只是因为电影票实在太便宜了居然只要4.6RMB,于是我抱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态就去了。结果片子不算糟,只是如《极乐空间》一样有想法但不成熟,毕竟——电影票很难更便宜了。本片有很多不足,对于观众而言发现这些问题所在很容易,确实很容易——只要稍有阅片量的观众便能发现。那为什么懂电影的人很多导演却很少呢?因为绝大多数懂电影的人都只能发现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稀缺而有价值的。跟解决这些缺陷比起来,发现这些缺陷真是太容易了。
我啰啰嗦嗦地写了这么多,也只能发现问题,完全没有在剧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把握,更别提拍摄了。而在成片完成之前,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知道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是怎样的。电影即是风险。如 @罗登 老师所说:“好电影是偶然的,坏电影是必然的。”徐皓峰老师在《刀与星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深以为然:没有人会承认电影是一项专业,因为每个人都会谈事件、都会分析人物。人人都可以谈电影,这令电影人的处境十分尴尬,尤其是拉投资的青年导演们。青年导演面对无数完善情节、完善人物的建议和评审意见,你无法说出:“我不接受,你说的是事,我说的是故事。”
Blomkamp的运气依旧不太好,这次的《超能查派》前遭《速度与激情7》后遇《复仇者联盟2》,留给它的空间极其狭小。在中国上映5天却只有7000万也够悲催的。而到目前为止全球票房也才进账3100万美元,然而它的预算却“高达”4900万美元。见识到世界残酷面目的我,默默地为Blomkamp点了一根蜡烛祭奠一下他死去的青春,好想写一封信给他告诉他:“我已经原谅你用《极乐空间》忽悠我了。”
片尾演职员表里看到配乐居然是Hans Zimmer,我惊得一身冷汗,我只能自我安慰说原来大师也有寒暑假时完全忘了作业这回事只好在开学时应付老师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