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围城》读后感
钱钟书的《围城》
发布时间:2014-09-11

  (文/李轻舟)我这思路又开始“辐射”了......辐射还是“链式”的:悼念了汤一介先生,就想到了乐黛云先生——愿乐先生节哀;想到了乐先生就“类比”到了杨绛先生,自然就“滑移”到钱锺书(或钱衷书)老先生那里去了.....

 

  一、“卖弄”
 

  钱先生与林语堂先生有些类似,总之是个有趣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文化昆仑”,就必有人说他是“滥得时名”,好在先生字“默存”,我的理解是keep silent或smilence(网络新词:笑而不语),懒得理你.....

 

 

  笑而不语的“中书君”
 

  好像谈钱先生就不得不提《管锥编》或《谈艺录》(什么《宋诗选注》......)。不过在我看来,这两本书的阅读难度不亚于维特根斯坦的“东拉西扯”,可以看成老派的《东坡志林》(苏轼)、《梦溪笔谈》(沈括)、《老学庵笔记》(陆游)等的“扩容版”,且扩容比例惊人。就不多说了,说多了,别人会以为是“代笔”。
 

  真正让老先生“得时名”的恐怕还是一部《围城》,一部小说且又催生了一部颇有影响力的电视剧(黄蜀芹导演)。
 

  有些人说钱锺书的《围城》里不免“卖弄”,这促使我揣摩使用这个词儿的心理。按照孟夫子“反身而诚”的原则,我是这么想的:某君在我面前所谈所言,无论深浅,无论是我先前不知道的,还是已知道的,我一般会倾听、思索以至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对别人使用“卖弄”这个词,哪怕只是心里闪过,大约不出这种情况——
 

  The term “show-off” presents user’s self-knowledge to emptiness, indeed.
 

  “卖弄”这个词事实上表现了使用者对自己无知的自觉。
 

  特别是有的人在使用这个词时,情绪还比较激动,估计只能这个理解:
 

  An apple hit mind or head, some are curious but others are angry.
 

  一颗苹果砸到头,被砸到心智的人好奇,而被砸到脑袋的人愤怒。
 

  二、顺口溜
 

  我曾为《围城》编了一个顺口溜(仿冒必纠哦!):
 

   鲍小姐的“真理”,苏文纨的“手绢”。
 

  方鸿渐的“文凭”,赵辛楣的“举荐”。
 

  褚慎明的“伯蒂”,曹元朗的“脸”。
 

  顾尔谦的“尾巴”,范小姐的“书”。
 

  李梅亭的“墨镜”,陆子潇的“信”
 

  韩学愈的“老婆”,汪处厚的“媒”。
 

  高松年的“科学”和“屁股”。
 

  督学大人说: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