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影评 > 电影《长江图》好看么
《长江图》影评:长江意终曲人散
发布时间:2016-09-13

  (文/血与冰激凌)四年一瞬,杨超导演便带着一部《长江图》来到柏林一举擒熊,这部有着中华文化之余味悠长的影片,在影像上所展现的恢宏壮丽却给人留以最为深刻的印象。看罢影片,懵懵懂懂不知所言,却想不到后劲之大让我咋舌。《长江图》如同一瓶淳香美酒,初品酒气涩口,后品则酒香绵香,饶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影片并未用传统的线性叙事来讲述一个关于长江的故事,而将每一个叙事点打碎、研磨后精细地去填补每一个情感输出口,情感先行,叙事填补其中,从而整部影片都焕发出的精气神可见一斑。也同样如此,此片的叙事性更显内敛,而感情输出却极为顺畅。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高淳子承父业,在长江上开着货轮从上海起至宜宾送货,途中偶得一本名为《长江图》的现代诗集,通过诗集标注的地点一路上停靠港口与「前女友」安陆一次次相遇、错过、再相遇,直至路经三峡大坝,安陆消失,高淳便追本溯源到青海长江源寻觅安陆的故事。看似高淳单一叙事线的故事却表现出来的是高淳和安陆两条人物线,在镜头落定于高淳的同时,总能在高淳的身边寻觅到安陆的影子,以至于此后安陆消失,仍然让所有人都牵念着安陆。这样的人物塑造削弱了主要角色的主体地位,而让次要角色给主角以强有力的补充,可见导演的野心十足。
 

  而影片的主人公高淳和安陆两人,恰如两条火车轨道,看似平行却总能在十字路口相遇交错。高淳去回望过去寻根觅迹,安陆则顺江而下漂浮不定。这样的两个人,在每一个长江港口相遇,却因时空上的不同而总是将角色身份置换,亦然解释成爱情也罢还是那两性中的荷尔蒙冲动,恋恋深情下的高淳却同样在借此完成自我的救赎。
 

  高淳和安陆,在肉体的交合中逐渐分离开直至阴阳两隔,正叙的高淳和倒叙的安陆好似时间流中的一个玩笑,又如同《本杰明巴顿奇事》般对时间流沙下淹没的无奈。「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两人相隔异地,命运的纠葛和情感的眷念一次次的涤荡在长江滚滚东流的水浪中。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李白乘舟游长江,通过长江之浩荡去正名其一身侠气;南唐后主李煜借江抒情,用以长江蜿蜒阴柔来抒发其几多愁情之意喻;导演杨超用野渡长江体味下的诗词,来对长江嘶声哀鸣。影片极度克制,长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却并未将家国情怀表现的过于强烈,而是用私有情感去展现大国小民间的情感纠缠。江河湖海,有容乃大。影片中无论是供奉的江中黑鱼,还是船板下幽明的生灵白暨豚。水中灵物,所在影片中的意象化的所指,都以导演其自有的诗情,表达成对家父、对爱人最为深切的能指符号。
 

  「新船上水七千里,发动机不停的咳嗽,我压低声音穿过温暖的县城,怕人听出心中怨恨。」
 

  江阴港口,《长江图》中如是说。高淳与安陆在此第一次结合,两人隔江而往,风刮着长大褂,昏黄的灯点亮朴素到极致小屋。安陆替他开了热电扇,脱去外衣,高淳伸进毛衣中,顺着安陆光润的肌肤向上抚摸,两人干柴烈火。整个过程好似一层薄纱相隔,儒家中庸之道融会贯通,性的爆发内敛而不失激情,细腻而并非矫情。但是其诗中所做展现的,与影片内在情感却大相径庭。机械工业下的冰冷,七千里旅途的疲惫,温暖县城却心中怨恨,一切的描绘却与火烈的性爱成了绝对的极端。
 

  这,也正是杨超导演在访谈中说:「(文中的诗)是他所处的长江这个空间,80年代末的时代氛围,还有这个人的文青身份,三者共同作用出来了这种文字。」这种「断言式、宣告式、彻底否定式」的诗词也正是把影片所具有的时代性特质情感和魔幻现实下的追根溯源进行对比和强调。人文气质下所具有的独特性也恰好融入影片中,奔流至此,永不停歇。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长江图》的摄影指导李屏宾曾说:「摄影师没有风格,摄影师的风格就是他如何能调动全部的工艺和专注度来配合导演的风格」,而影片所展现的风格恰如是导演与摄影统一调配下最为极致的艺术作品。江枫渔火、寒江瑟风、两岸叠山、恢宏大坝、枯树砾瓦、江洲夜泊、佛塔斑驳,停留在脑中的画面让其艺术的再现性和表现性通过影像传递出更为精细极致的感触。每一个景物所展现的,不再仅仅只是影片内在情绪的聚集和表达,更多的是人文自然下最为真实的自然图景。
 

  李屏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摄影,一次次通过光影还原再现独游长江之怅然。胶片的光感不仅仅是粗粒的画面颗粒,亦是高宽容度下的最为原始的影像质感。一次次贴近自然光景下的黑暗笼罩,一遍遍探寻现代工业革新后的文明始祖,一处处展露佛法宗教下的天问禅意。这样的艺术,是自然雕琢下的艺术,是史诗般恢宏壮丽,是猎奇的享受,是无法言明的伟大。正如赫尔佐格的《陆上行舟》一般,给人以惊奇的感动却背负着原始艺术造就下得伟大。尤以记得轮渡驶过三峡,斑驳的大坝包裹着高淳驾驶着的货轮,水涨船高间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如一曲交响乐,奏鸣出人定胜天的气力。
 

  影片浩浩荡荡之气展现影像与自然、情感与长江,对生命的叩问和自然的敬仰,对爱情的疑惑和罪罚的责难。杨超导演所要讲述的内容,却显得太过繁杂,电影所展现的多面性不自觉的让观影者却又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去回味。思想上的多义和情感上的复杂,甚至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或多或少的有诸多隐喻在其中。一部看似哲学意义和宗教意味浓厚的影片,带来的最终感悟却是令人迷乱无措。情感渲染有力,思想传达多变,也让所有人对于电影的理解更为不易。这大抵也是《长江图》所表现的最无法让人满意的一点,有时候做做减法未尝不是一个好事,正如侯孝贤的《聂隐娘》,留白有力,精巧细腻。
 

  最后用影片中的一句诗来结束:
 

  要么丑陋 要么软弱 要么虚伪
 

  没有神灵让人信服
 

  那么期待一个女性
 

  ——丰都 鬼城